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黑蘋果心得-PC 上安裝 Mac OS X Mavericks 指南(下)

承上篇 黑蘋果心得-PC 上安裝 Mac OS X Mavericks 指南(中) ,我們把 pc 灌好了黑蘋果,同時開機進入系統,接下來要做一些後續的安裝工作(Post Install),用的是由 TonyMac 開發的這套 MultiBeast 工具。

MultiBeast 安裝步驟說明


  1. 下載 MultiBeast ,到 TonyMac 官網,上方選單選 Downloads - Downloads Index


  2. 選擇 MultiBeast - Mavericks 下載。


  3. 解開後執行 MultiBeast 
  4. 點選 Quick Start , 在這裡因為我的主機板已經是 UEFI BIOS, 一般而言選 DSDT Free,如果你的主機板較舊,那你可能要在這裡 TonyMacx86 DSDT Database 找一下有沒有適合的 DSDT ,DSDT 簡單說是一種硬體描述檔,主要功用是讓 PC 硬體可以被 Mac OSX  認識,缺少了它許多硬體無法正常運作。
  5. Drivers 這裡則是重頭戲,根據你硬體的規格,去選擇相對應的驅動程式,首先 Audio, 我選主機板上內建的 Realtek 887。
  6. Disk 這裡,因為我系統碟是 SSD,所以我勾選了 Trim Enabler。
  7. Misc 這裡,我只有選 FakeSMC,簡單來說,這是 Mac 硬體監控的程式及相關模組。
  8. Network, 其實內建網卡就直接有驅動了,我選更新到 v1.2.0 的驅動程式,上面那個 0.0.90 是由民間高手 lnx2mac 做的非官方版驅動,之前我都是用他的,但是在 Mavericks 上,我的 B75M-d3H內建網卡卻無法正常驅動,所以只好選官方版。
  9. System 保持預設, 跳到 Bootloaders, 預設選了 Chimera v3.0.1 , 一樣保持勾選。
  10. Customize 我都保持預設沒動,最後選到 Build,整體就完成了。我的組態如下圖,選好之後可以把組態 Save 起來,然後選安裝 Mac OS X 的磁碟,按 Install 就完成了。
  11. Install 完成之後,把隨身碟移除(記得安全退出)重開機,在 Bootloader 的地方,選擇安裝 Mac OS X 的磁碟名稱(預設也是 Mac ),然後開機進系統,順利進入系統的話,整個作業系統安裝就完成了。


最後有空的話,可以做以下檢查,看看一切是否都正常
  • 檢查是否可以正常休眠(系統設定-能源節約器)
  • 檢查是否有正確音效(播放 youtube 或影片,系統設定-聲音)
  • 分別插入USB 2.0 跟 USB 3.0 設備,拷貝檔案檢查一下速度。
  • 檢查網路是否可以正確連線,有 NAS 的話可以拷貝檔案測速。
  • 用 AppleID 登入 AppStore, 看可否正常安裝 App。
  • 灌 3D Game ,測試一下顯示卡是否工作正常(根本只是想玩 Game嘛

都沒問題的話,就全部安裝完成了,Enjoy your hackintosh !!!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黑蘋果心得-PC 上安裝 Mac OS X Mavericks 指南(中)

承上篇 黑蘋果心得-PC 上安裝 Mac OS X Mavericks 指南(上),我們做好了安裝用的 UniBeast 隨身碟,接下來我們要進行 PC 上的安裝。

ㄅ、硬體規格
  • M/B : 技嘉 GA-B75M-D3H
  • CPU : Intel Xeon E3 1230v2 
  • RAM : 創見 8GB x 2, 共 16GB
  • VGA : EVGA GTX-650 Ti 
  • SSD1 : Micro M4 - 128G (Mac OS 系統碟)
  • SSD2 : Intel 160G (Windows 系統碟)
  • PSU : SeaSonic 430w 
  • Case : Sharkoon T28 Pro

重覆一下硬體規格,基本上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如果希望省點麻煩,那請記得這句口訣「主機板用技嘉,顯示卡用 NV」,這樣相容性問題會少很多,其他零件則沒有特別要求,如果預算有夠的話,還是那老話,買好一點的 PSU 保平安。

特別提一下主機板 BIOS 是用 UEFI 的(現在新板子幾乎都是 UEFI BIOS 為主, don't worry)


ㄆ、BIOS 設定

以我的主機板 B75M-D3H 為例(當然每種板子可能介面不一樣的,但概念大致上差不多)

BIOS → 週邊設備 → SATA 模式選擇,選 AHCI 模式。



BIOS → 週邊設備 → XHCI Hand-off, EHCI Hand-off (下圖最後二個)設為開啟。


BIOS → BIOS 功能 → VT-d , 設為關閉;啟動優先權#1→設 UEFI 裝 Mac 的 SSD 或硬碟。


設定好了之後就 F10 儲存重開機。


ㄇ、安裝流程
  1. 隨身碟插進電腦,開機時按 F12 進開機選單。



  2. 選擇隨身碟開機。


  3. 進變色龍 bootloader 之後,選擇隨身碟開機(磁碟名稱就是格式化填的那個名字)。

  4. 一切順利的話,進入 install 畫面,選擇語言。

  5. 上方選單可以有數個工具可以使用,我們在這裡選擇磁碟工具程式進行磁碟管理。


  6. 把目標磁碟機進行切分割區跟格式化,名稱任選,格式選 Mac OS 擴充格式(日誌式)
  7. 進行安裝,耐心等它跑完(一般來說,大約 20 分鐘內就會結束)。
  8. 灌好之後,系統自動重開,一樣 F12 選隨身碟開機,在變色龍 boot loader 介面,選取剛剛安裝的硬碟開機,進入第二階段安裝,首先會跳出歡迎畫面跟地區選擇。
  9. 選擇鍵盤,選美式。
  10. Next - Next,Migration Assistant 選擇不傳送資訊。
  11. 建立您的帳號,
  12. 註冊 Mac , 註冊完會發一封 email 給你告訴你註冊成功。
  13. 最後設定畫面。
  14. 將將將將!終於進入桌面,下一篇我們將談到進行相關設定,設定完之後就安裝成功了!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黑蘋果心得-PC 上安裝 Mac OS X Mavericks 指南(上)

這是一篇遲來半年的心得文 XDD

在 PC 上安裝 MacOS X 自從 Apple 把硬體平台轉到 Intel Based 上之後,難度就低很多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現在整個安裝流程平順很多而且功能幾乎都能正常使用了,今天介紹的是我覺得已經相當穩定的 TonyMac X86 黑蘋果 Solution。

警語:黑蘋果發展至今,雖然相容性很高了,但是仍然有許多硬體不相容或是會有些許相容問題,請自行參考研究,本人不對任何不相容負責。

ㄅ、硬體需求

ㄆ、測試平台(就是我的電腦啦XD)

  • M/B : 技嘉 GA-B75M-D3H
  • CPU : Intel Xeon E3 1230v2 
  • RAM : 創見 8GB x 2, 共 16GB
  • VGA : EVGA GTX-650 Ti 
  • SSD1 : Micro M4 - 128G (Mac OS 系統碟)
  • SSD2 : Intel 160G (Windows 系統碟)
  • PSU : SeaSonic 430w 
  • Case : Sharkoon T28 Pro 

ㄇ、 軟體需求

ㄈ、安裝流程
  1. 使用蘋果電腦(黑白均可),進 AppStore,下載 OSX Mavericks。
  2. 下載好不要安裝,看到出現等待安裝狀態時,就代表下載完成,注意不要進行下一步,讓它保持這樣就好。
  3. 插入 空白 USB 隨身碟,進入磁碟工具程式,建一個分割區,名稱隨便取,格式為 MacOS 擴充格式(日誌式),套用後會重建分割區跟進行格式化。
  4. 下載 UniBeast,解開並執行它,進入歡迎畫面。
  5. 一路繼續下去,到選取目標步驟時,選取剛剛格式化好的隨身碟,安裝類型選擇 10.9。
  6. 經過漫長的等待(真的很久,久到很像當機 XDD,所需時間取決於隨身碟速度),會顯示安裝完成。
  7. 這樣就弄好了安裝用隨身碟了,退出隨身碟,如果蘋果電腦是借的,跟朋友說謝謝,可以回到自已的電腦上安裝了。
安裝流程,我們下次再寫(希望我別再拖稿了..)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自己的 NAS 自己架 - 2014 DIY NAS 指南 - (1) 前言


時間很快,距離上次組完 DIY NAS 時過了一年多了,之前那台架在 FreeNAS 上的 NAS 現在依然工作相當正常穩定,可是因為一些因素,我想更換新系統了,於是才有這篇文章,在進行更換之前還是先向長久以來穩定工作的 FreeNAS 系統致敬  (  ̄□ ̄)/ <( ̄一 ̄ ) <( ̄一 ̄ )

簡單整理一下想更換系統的原因:


  1. 在使用 pi 做為電視播放器時,若播放 NAS 裡的 1080p 影片會有不明 Lag,經過交叉比對之後,確認是 FreeNAS 問題。
  2. 隨著 NAS 資料量蠻多,硬碟的擴充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不然我當初為何硬體採購規劃時用 6 bay),而 FreeNAS 在硬碟擴充上較不彈性(*註1)。
  3. 想在 NAS 上多架一點東西,而 FreeNAS 在這上面的支援輸 Linux (好吧!我承認我覺得 FreeNAS 上的外掛模組蠻智__的)。
  4. 當初覺得很好很強大的 zfs, 二年下年發揮機會很少。
  5. FreeNAS 被商業公司買走後,進行產品策略調整,fu 不好。

簡單來說可以用一句話這樣總結,「如果你只是想架一台單純的 NAS,那 FreeNAS 還是一個好選擇,但是如果你想在 NAS 上搞東搞西,那應該找找其他選擇」


最後個人選用當初也是 FreeNAS 團隊的人到 Linux 上開發的 openmediavault (以下簡稱 omv)做為下一個 NAS OS。

OMV 的特色那些就自己去 google,不在這裡贅述了,下面簡列我個人意見的優缺點

優點:
  1. debian linux based,然後我個人很習慣 debain。
  2. 吃資源很少(拔掉 zfs, 吃 RAM 變很省)。
  3. 外掛系統簡單明確。
  4. 可以外掛 virtual box 太神啦RRR。
  5. RAID 硬碟可以線上擴充大勝。
缺點(更新中):
  1. 系統必需要獨立吃掉一整顆 disk ,而且強烈不建議用 USB stick ,拉高成本。(*註2)
  2. iSCSI 不是內建功能,依賴外掛,而且外掛並不實用(*註3)。
  3. Apple talk 也必需依賴外掛,而且有點限制。
  4. 忘記了,下次想到再寫 XD

*註1:FreeNAS 的 RAID 必須在事先規劃好,無法再擴充,舉個例子:你有 2T x 3 , RAID 5, 你沒辦法變成 2T x4 , RAID 5, 只能慢慢抽換每一顆 2T-> 3T 這樣擴充,或是另外弄一組 RAID

*註 2:OMV 團結強烈建議用 SSD / 小容量硬碟 as system drive,用 USB stick 很容易陣亡,我有深刻體認 XD。

*註 3: OMV iSCSI plugin 是 iscsi target 對映到一個裝置 , 相對於 FreeNAS / S牌的對映到檔案,我認為這個 plugin 根本非常不實用,可用性極低。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Segate 3.5 吋 2T 快換及開箱心得

上次在這個部落格開箱的Seagate 2T 掛掉了,病症是噴出一堆壞軌,呃..難得我之前的文還一直稱讚 Seagate 有點進步,這下尷尬了,明明 NAS 裡的二顆 Hitachi 的前輩都還老當益壯,結果想不到最年輕的 S 牌率先陣亡啊...Orz

在此特別跟大家宣導一下,NAS 裡的 Mail 通知要開啊,當初我就有點嫌麻煩把它關掉了,結果一直找不到 NAS 突然變慢的原因,後來跑去翻 log 才看到 S 這顆一直出現 i/o error,才想到會不會壞軌,拔出來到 PC 一測,馬上臉都綠了= ="。



還好尚在保固內,當初挑 S 牌就是看上它有快換中心,今天剛好有空,馬上殺過去光華換!

到了光華原價屋,告知店員是壞軌,店員查了查保固沒問題之後,立馬拿一顆新的給我,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鐘吧,快速又有效率,這服務我個人頗為欣賞,爽!



跟一年多之前的盒子不太一樣,是聯強代理。


確定一下是雙碟版(深溝),有一陣子沒 follow 了,不確定現在市面上是不是還是有三碟版。



先用 Crystal DiskInfo 看一下,超爽der,是新品。




分別跑 HD Tune Pro 測試,測試結果跟一年多年前測的結果差不多(大約這段時間都沒改版吧)。


心得:

  1. 死雞快修服務讚。
  2. 死雞牌請加油,希望我這顆只是個案,比前輩還早掛是不允許的。
  3. 我想念 Hitachi ,雖然他的 RMA 有夠雞掰,但個人經驗來說,品質真的頗穩。
  4. 還好有 NAS , 資料 safe (萬歲)。
  5. 這樣是不是保固重算啊?超爽der, 撿到多二年保固...